close

《海外宣教視窗》不被上帝遺忘的泰北聚落


◎吳家揚(浸信會懷恩堂會友)

  當我祈求上帝,讓小女兒能培養世界觀與國際接軌時,從來不曾參加過短宣隊的我們,竟然有機會在泰國北部與來自韓國的弟兄姊妹一起進行宣教。

  韓國金泉第一教會曹秉佑主任牧師,帶領了短宣隊十多位弟兄姊妹來到清邁;另外還有泰北清邁雲恩堂胡嘉強傳道和韓籍全多朋牧師(第一教會海外宣教士)與我們一家,一起在2011年八月,拜訪了在泰北的少數民族:拉胡族、苗族和阿卡族。

  曹牧師和短宣隊今年已出國短宣十多趟,足跡最遠到非洲。他們這趟來到清邁,除了關心他們所牧養和幫助的教會外,也為在泰北更大的事工做預備。

  走訪拉胡聚落

  清邁是泰國北部最大的城市,是個民風古樸的地方。在清邁郊區以及更北邊的山上,有從中國雲南、緬甸等山區,輾轉移居的華裔少數民族,如拉胡族、苗族、阿卡族等。這些名詞對我而言,原本既陌生又毫無關係,但在神的帶領下,與我有了情感上的連結。

  週二一早,我們就到全多朋牧師租屋處與短宣隊會合,那時他們的時差還未調整過來。他們在韓國時間早上5點起床,6點開始唱詩歌禱告(韓國時間早泰國2小時)。我們在9點看到他們時,他們已經一遍又一遍的排練表演曲目。在往拉胡聚落的途中,即使這麼多人擠在一輛紅色雙條車內,他們仍然喜悅的練唱,令人感動。

  當我們到達拉胡聚落時,村民看到我們來很高興。敲鐘後,大家就集合在禮拜堂歡迎我們。當天應該是小朋友的上學日,但是聽到鐘聲不久,他們就聚到教會來,因為外賓來都會帶糖果餅乾請他們吃;在他們的小小心靈裡,或許有東西吃比上學更重要。

  我們在拉胡禮拜堂敬拜時,拉胡村民開始用拉胡語唱讚美詩歌;曹牧師開始講道,信息簡短有震撼力。講道內容翻譯成中文後,再由師母陳銀珍翻譯成拉胡語。

  結束敬拜後,我們與拉胡村民一起用餐,雲恩堂的弟兄姊妹準備了相當豐富的烤肉火鍋料理;因教堂地方不大,我們分兩梯次用餐,拉胡村民堅持讓客人先用。他們吃火鍋時露出愉快的神情,可知這對他們來說,是相當難得的一餐。

  拉胡族常受水患之苦

  美珂拉胡聚落位於清邁市區向東十公里山區,在清邁府與南邦府的交界,是美珂附近的一個小聚落,平日並無大眾交通工具可以到達。

  在聚落旁邊有一條河,每當河水氾濫時,聚落就會淹水。他們的茅草屋離地面約一公尺,最近一年來的水患還是常淹到室內。「拉胡聚落又淹水了」,整個教堂泡在水裡,對外交通全部中斷的事情時有所聞。

  實際看到拉胡族在山腳的聚落後,我才知道「家徒四壁」並不糟,至少還有四個牆壁擋風雨,但這裡的竹編牆稱為「牆壁」實在有點勉強。

  我們八月份到達當地時,村落剛淹完三天的水,本來想趁此機會教育女兒要惜福,問她住茅草屋的感想,沒想到得到的結論卻是,只要沒有蚊子叮,住茅草屋可以從縫隙中看到星星很好。

  拉胡聚落的弟兄姊妹遠從泰北山區下到清邁郊區討生活;他們向政府租地,一年租地費用要五百泰銖。同時他們也自己蓋簡易的茅草屋,蓋一棟房屋的材料費用約一萬多泰銖,需要兩、三個工作天。

  茅草屋的壽命約三到五年,而他們不只是住在這裡一兩年,有時可能三代都要住在這裡。茅草屋可以避雨但無法遮風,從屋內可以看得到戶外風光,如廁時會有一陣涼風襲來。

  拉胡弟兄們主要依靠打工與販賣山上果菜維生,他們會在市集集合讓老闆點名挑工,一天工資一百五十泰銖到三百泰銖。有上工才有錢,若不能出門工作,生計就被迫中斷,經濟壓力相當沉重。拉胡聚落的居民生活困苦,雲恩堂不但對他們伸出援手,也與拉胡的弟兄姊妹合力籌資四萬八千泰銖,自力建造禮拜堂。

  整個夏季,清邁都不停的在下雨,泰國很多地方都被水淹,美珂拉胡聚落也不例外。但是因拉胡聚落還未達泰國政府急難救助標準,所以即使變成「汪洋中的孤島」,也沒有人理他們。

  拉胡的弟兄姊妹說:「連村長都沒來關心我們,可能因為我們不是當地人且是從山區下來的貧困人,所以看不上我們。」看到拉胡弟兄姊妹們所受的磨難,心中真是不捨,當下我們能做的,就是不住的為他們祈禱。

  實地了解苗族事工

  苗族學習中心位在湄灣,清邁市區往西約廿公里的山上,道路還算好走。這間苗族學習中心專門收容孤兒以及家境艱困的苗族兒童及青少年。我們下午快四點到達時,小朋友還沒有放學,我們看到兩個男人在芒果樹下吹奏傳統樂器,自得其樂。

  等到小朋友們放學回來,便換上傳統部落服飾,唱歌跳舞迎接我們。全牧師則以韓文向小朋友們講道,講道內容先被翻譯成中文,胡傳道再翻譯成泰文。第一教會短宣隊也載歌載舞的回應辛苦的小朋友和熱心的同工們。

  苗族學習中心在第一教會的贊助下,興建了一座漂亮且不會淹水的禮拜堂。因為這邊沒有牧師和傳道人,所以全牧師每週日早上會來此講道,再趕回雲恩堂聚會。平常主日,全牧師以中文講道,雖然口音我聽不習慣,但是當地人可以將其翻譯成泰文和苗族語言。

  這是第一教會曹牧師第三次來訪苗族學習中心,這次他又贊助一套十多萬的音樂音響設備。美國教會也曾贊助興建廚房,所以學習中心整體規劃較上軌道,硬體設備也明顯比拉胡族好許多。但是他們的同工還是要籌措日常生活費用,讓中心得以繼續運作。這裡的宿舍可能是下一階段會改善的地方。

  每週三和週四,全牧師會帶著曹師母等短宣隊成員,到泰北美賽伯特利聖道學院和他們在清萊所贊助的教會短宣。胡傳道則是安排曹牧師和全師母到阿卡族學習中心,幫清邁附近的傳道人上兩天的領袖課程。

  感佩泰北傳道人辛苦

  在湄洲,清邁市區往北十三公里處,有一間阿卡族學習中心,目前收容卅八個孤兒。他們的禮拜堂是香港教會贊助興建,另外還負擔十一位孤兒的生活費用,每月一千兩百泰銖。即使這樣,教會還是很窮。

   阿卡族學習中心主任傳道PhiPhop的經歷相當傳奇。他幼時家貧,曾被送去清邁大學附近的小寺廟當沙彌,所以他對清邁大學附近的一草一木很熟悉。後來他覺得心裡面不平安,就去念神學院,學習作神的僕人,牧養這間教會一直到現在。

  我和他是第二次見面,第一次是在美賽伯特利聖道學院,和他住在同一間寢室。那時我對他所做的奉獻事工很感動,盼望有機會去他教會拜訪,沒想到一個多月後,我真的來到他牧養的教會,見證他所做的事工。

  PhiPhop很早就要起床買菜、準備早餐、晨讀,送教會裡的孩子到附近的學校念書;沒有能力接送小孩的附近居民,也會把小孩送來「托運」,其中有許多家長是佛教徒。教會有兩輛紅色公車,可以接送孩子上下學,每次兩輛車次共要開四趟。接送完畢後,他接著要開始忙教會的事情,下午四點開始煮飯準備晚餐。有些想學中文的居民,他們也會去接他們來上中文課。

  聖經上說「我知道怎樣處卑賤,也知道怎樣處豐富;或飽足或飢餓,或有餘或缺乏,任何事情,任何景況,我都得了秘訣。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,凡事都能作。」(腓立比書四章12-13節)泰北地區傳道人的精神令人感佩。

  盼拉胡擁有學習中心

  我是學經營管理的,觀察到苗族、阿卡族較有外援、硬體設施較好、管理也較上軌道;他們還有專任的中文老師,小朋友的中文說得比較好。胡嘉強傳道從事拉胡事工多年,也深深期盼拉胡聚落的發展可以早一點上軌道,好讓拉胡小朋友受到良好的中文教育,能講流利的中文。

  每月的第一週主日,拉胡的弟兄姊妹們會到清邁雲恩堂敬拜上帝,教會舉辦特別活動時他們也會過來參加。

  由於今年的水患特別嚴重,雲恩堂的胡嘉強傳道立志要把拉胡聚落一、廿戶,約兩、三百人接到教會去住,也盼望大家能伸出援手,讓上帝的美意臨到拉胡的弟兄姊妹身上。

  美珂是雲恩堂選擇建立新堂的地點之一,有了淹水的慘痛經驗,雲恩堂的弟兄姊妹會特別評估建堂的可能性。等到有固定會址時,他們就可以為拉胡族蓋學習中心,讓更多從山區下來的幼童及青少年獲得更好的學習環境及照顧。

  此外,他們也會學習苗族和阿卡族,特別將地基墊高,至少讓聖殿可以成為避難所。如同聖經所說:「風吹,雨打,水沖,撞擊那房子,房子總不倒塌,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。」(馬太福音七章25節)

  宣教中看見己身之福

  透過與韓國第一教會牧師、宣教士及雲恩堂傳道、眾多弟兄姊妹一同進行的短宣之旅,我們不僅學習去分享我們所有的,也彷彿進行了一場成功的國民外交,搭起與韓國和泰國人民友誼的橋樑,了解到彼此生活和文化間的差異。不管未來會怎樣,上帝已為我的另類事奉,開啟了另一扇門。

  我服膺要「常常竭力多作主工,因為知道,你們的勞苦在主裡不是徒然的。」(哥林多前書十五章58節)這也是我的一次「海外宣教見證」之旅,見證上帝的僕人對泰北所做的事工,也讓我知道,自己有多麼的幸運和富有。「只要有衣有食,就當知足。」(提摩太前書六章8節)


 

圖一為拉胡聚落的小朋友拿到餅乾,露出滿足的笑容」(作者提供)

圖二為「作者(後排右一)一家與苗族小朋友合影」(作者提供)

圖三為「短宣隊在拉胡禮拜堂鐘表演情景」(作者提供)

圖四為阿卡族小朋友在黑板上練習寫中文字」(作者提供)

圖五為阿卡族傳統建築」(作者提供)

   

 

本文已刊登於基督教論壇e報見證版、宣教最新新聞、2012.02.08

 

本文已刊登於基督教論壇報、見證8版全版、2012.02.08~10

 

 

拉胡小朋友 與苗族小朋友合照 第一教會成員拉胡表演 阿卡族小朋友正在練習寫中文 傳統阿卡族建築 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youn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