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作者吳家揚(浸信會懷恩堂會友)

 

今年六月我與家人一行三人出發到泰北清邁前,懷恩堂梁勝香傳道替我們禱告,祈求上帝給我們一個平安、特別、能學習的假期。

  原本這是一趟單純的度假之旅,但是當我們造訪到泰北少數民族拉胡聚落,親眼目睹他們生活的簡單與簡陋後,我明白了上帝差派給我的任務為何,就是要把所見所聞傳遞出去。

  探訪泰北少數民族

  在泰北清邁的兩個月期間,我們每週都會到雲恩堂敬拜上帝,也隨著教會胡嘉強傳道到泰北美賽伯特利聖道學院,參加泰北地區傳道人每兩個月一次的事工分享與傳承聚會,並到拉胡、苗族、阿卡和山區華人聚落探訪。參與過程中,讓我對泰北地區傳道人在這麼有限的資源下,能做這麼多事情及傳福音,深深受到感動。

  胡傳道在拉胡設立了一個聚會點,我們到的前一天,村裡剛遭水患,已經連續三天積水超過膝蓋,泥濘的道路連租賃的雙條公車都沒有辦法行駛過去,只能依賴韓國籍牧師的四輪傳動休旅車接駁。

   拉胡當地的姊妹很慷慨的邀請我們到她家坐,茅草屋頂、圓竹當樑、竹子篾開成細片,用鐵絲紮著就成為牆,實在沒辦法想像這樣的房子,如何抵擋泰北山區雨季時猛烈的大雨。我們一眼就可以看完整個家,角落放著兩個炭火爐子便是廚房;另一角懸著布幔、掛著蚊帳便是臥房,所謂家徒四壁應該就是這樣吧!

  雲恩堂協助當地經濟

  當地的拉胡信徒都是從山區下來,在清邁市郊討生活的人,有的到市區打零工,有的賣花賣水果,漸漸形成聚落。

  胡嘉強傳道聽到上帝的呼召,來向拉胡族人傳福音。而隨著華文市場的需求增加,學會中文可以增加競爭力,所以,一開始胡嘉強傳道騎著機車,每週載著她的太太到拉胡聚落,教當地的小孩子中文。

  拉胡弟兄們自己籌大部分款項,動手蓋了簡單的禮拜堂,雲恩堂也藉著拉胡事工的經費補足尾款。最近雲恩堂也計畫幫拉胡族建立新浴廁,改進他們的衛生和生活條件。

  雲恩堂還有更重要的事工,就是成為山區與城市之間的中繼站,讓山區的民眾到山下時,也能享受上帝的恩典。教會除了平時事工外,教會每週六會派出胡師母和宣教士到拉胡族和苗族中教中文。

  少數民族部落與教會有一段距離,胡師母和宣教士風塵僕僕的趕來教書,是為了改善年輕一代弱勢團體的經濟情況。

  胡師母也是傳道人、神學院畢業,夫婦兩人一起投入宣教傳道事工。胡嘉強傳道要舉行婚禮、喪禮、浸禮的儀式、醫院探訪、趕鬼、為信徒祈福等等。

  泰北山區的教育資源和生活條件很差,有一位韓籍宣教士把自己的租屋換掉,省下錢租房子幫助山上下來讀大學的孩子,胡傳道他們也針對少數民族的困境伸出援手。

  與雲恩堂第一次接觸

  生活在便利的台北久了,我習慣運用網路來處理事情。要到清邁旅遊前,我在網路上搜尋教會以便假日做禮拜,但能找到的資訊很有限,當時心想,「人到現場問問就解決了,那有什麼難的。」

  不料,我們人到清邁後連續問了幾天,當地有沒有中文教會,都沒有人知道。有一日我從網路上抄寫一間中文教會的地址,問了民宿老闆、按摩學校老師、飯店櫃檯、旅行仲介中心皆無人知曉。

  旅行仲介中心老闆說應該是在中國城,熱心的法國一家人載我到疑似地址,沒想到下車後,居然是一間小小的古廟。

  那天下著滂沱大雨,我走在中國城,經過一家有華文字招牌的藥局,心想也許可以問到一些資訊,藥局內有位先生看我東張西望,問我「需要幫忙嗎? 」我聽到的居然是中文。

  那是與楊超的初識。他聽完我的說明後,說他送完貨可以載我過去。一個小時後,楊超果真騎著他的機車出現。雨勢較先前更大,楊超說:「不然載你到我的教會好了。」這就是我與雲恩堂接觸的契機。

  小教會發揮大力量

  雲恩堂屬泰國浸信會系統二十五區內第十二區,主要由胡嘉強傳道創立和牧養,胡嘉強傳道說:「牧養這教會兩年多,真實體會到在泰國宣教很困難,需要上帝動工。在清邁市區遇到的華人很少,華人中的基督徒更少,你能遇到楊弟兄是上帝的恩典。」胡傳道也說,兩年多來共有十幾個國家的人在這聚會過,像是小型的聯合國。

  雲恩堂位於清邁市區,地方很小,會堂擺了五十幾張塑膠椅就滿了。這個小小的會所卻在當地發揮大大的力量。山區的民眾到市區就醫,需要教會有人連繫照顧,小孩求學需要資訊與資源,教會也會協助幫忙。

  胡傳道的祖先來自中國雲南,胡傳道出生在緬甸,後來移民到泰國。父母親在緬甸信主,那裏並沒有教會,也沒有固定的聚會所。十二歲時他到泰國清邁省的昌良村,那個村子裡有教會,有傳道人在教導,他就在教會固定聚會、參與服事。

  胡嘉強十六、七歲時受洗,十九歲那一年,外地神學院的短宣隊來到教會,胡嘉強看到他們傳福音的熱忱,心中受到感動,盼望像他們一樣。於是他廿歲進入神學院裝備了四年。

  現在胡傳道有三個小孩,問他對於孩子有沒有甚麼規畫,他說:「就看他們的能力,只能盡力供給他們讀書。」其他就讓他們將來自己選擇。帶領他們在主愛裡成長,至於以後要不要從事神職工作,讓他們自己選擇。

  談到小孩教育,胡嘉強也不經意透露說,夫妻都忙著照顧別人的小孩,自家小孩反而沒有時間給他們,常常夫妻兩個在外面忙,能做的也只有再三叮嚀小孩不能自己開火、不要自己跑出去。

  今年泰北有一次大地震,那時,他與師母正在外面傳道,小孩自己在家,他說,「想想還真危險。」

  畢業離開神學院後,胡傳道前往清萊的劉家村浸信會教會,參與戒毒和學生中心的服事。清萊位於泰國最北邊境,教會的少數民族比較多,教會約有三百人聚會。

  戒毒事工靠禱告

   泰北山區毒品問題仍然嚴重,甚至青少年有吸毒後打殺父母的事情發生,朋友說:「山區有的學校管不動,只好劃一個區域當吸菸區,以免其他人受到影響。」這裡指的學校竟然是「小學」。學生同儕之間彼此影響,鴉片、麻藥、白粉取得都容易,年輕人很容易受到誘惑,染上毒癮。

  這樣的亂象現在山區竟然使得有些家長「重男輕女」的觀念改變,認為女兒比兒子好;女兒還可以幫忙家務,或是到外地賺錢回家蓋屋養家。

  山區有毒品問題,那麼位於都市的清邁呢?問年輕人說,「要買毒品容易嗎?」他們會說:「就像買小菜一樣容易。」

  胡傳道說,就在我們到來的幾天前,有一對姊弟來到教會,十七、八歲的弟弟染上毒癮,被關了四十多天,家裡能偷的東西都被他偷光了。傳道和他懇談,年輕人說:「我不想再過這樣的生活,但我沒有辦法控制自己。」山上青年人到都市,禁不住朋友一再慫恿,這樣的故事很多。

  為幫助當地年輕人抵抗毒品誘惑,教會帶他們查經禱告,給他們精神的支撐。有些戒毒成功者,留下來成為戒毒同工;吸過毒的他們,知道其間魔鬼會不斷的誘惑與試探,而他們明白肉體的痛苦與心智的掙扎,使他們在戒毒事工上更能發揮功能。他們的家人看見他們的轉變,通常也會信主。

  傳道人堅持華文教學

  山區孤兒不少,因為生的多卻養不起的大有人在,父母吸毒,入獄、死亡的也有。收容的孤兒通常到高中畢業就必須離開孤兒院自立更生。

  還沒有結婚之前,胡嘉強就當了四十幾個孩子的爸媽,四十多個來自五到六個不同民族的小孩住在一起成長,這些小孩最小的四歲,最大的十六、七歲,胡傳道從每天清晨五點就要叫他們起床,還要幫忙洗澡。

  「我是當了爸爸之後,才開始學習如何當爸爸。」這是台灣一度很紅的廣告詞,胡嘉強則是還沒有當爸爸,就開始當爸爸,那時他連婚都還沒有結。

  他說要協調與學習與這麼多民族的孩子互動、管教他們,是件不容易的事情。但他堅持一定要他們學會講中文,認讀中文字以使與外界接觸。

  他承認那段時間,自己常常感到疲憊。從一日的時間表來看,五點起床讀經禱告、六點準備早餐、七點孩子上學;下午四點放學、六點準備好晚餐、晚上七點準備與幫忙複習功課這樣過了一年多,直到後來與師母結婚,有了替手,他才稍微得以喘息。

  胡嘉強說,當時他帶的孩子有些嫁到台灣、新加坡,也有到曼谷工作的,他堅持華文的教學,讓這些孩子多了選擇的機會。可以看得出來,他談到這些孩子頗感欣慰,也為了他們能得到幸福開心。

  蒙神恩找到教會據點

  雲恩堂的聚會點由胡嘉強到清邁後成立,這會所成立主要也是為了從山上下來的人,讓他們在都市有個歸屬,也為山區培訓事工。

  最剛開始的會所,只能容納約二、三十人,參與的人漸漸多了,空間不夠用,胡傳道找了好幾個地方,都沒有談成。後來在同一巷子,知道有家原本租給升大學補習班的屋子空出來,胡嘉強便與屋主接洽。原先房東一個月房租收租十萬泰銖,但這對教會財務狀況而言,是天文數字。

  教會發動柔情攻勢與屋主談,屋主願意降一半,甚至四萬泰銖也可以談,但是教會還是沒有錢。這時有餐飲業者開價五萬多泰銖想要租下這裡開餐廳。屋主卻願意只收三萬泰銖,優先承租給教會。但屋主沒有想到,三萬泰銖對教會還是一筆大數目。

  後來屋主直接問,你們可以拿出多少?教會算一算,能力所及只能在一萬五千泰銖到二萬泰銖,再多,就沒辦法了。

  胡嘉強說「真是神的恩典。」房東居然答應了。但押金還是個大問題,來來回回磋商好一段時間,才順利承租到現在聚會的地方。後來,在教會的附近,他們也很幸運的租到一棟格局一樣的房屋,當作學生宿舍。

  當地教育經費缺

  在我小的時候,曾經有個「送炭到泰北活動」。如今當世人都以為泰北難民的問題已經解決,對許多泰北少數民族而言,問題沒有解決,只是被遺忘。舊的問題,還有第二代、第三代衍生的問題。

  能從山區到清邁的讀書的學生,算是資質較好的孩子,因為山區高中生要能讀上大學並不容易,有實力才可以到山下讀大學,但是學費是一大問題。山區種豆子、玉米等雜糧的家庭,收入好的一年可以收個五、六萬泰銖,欠收或是收入不好時只有約二到三萬泰銖。

  一位大學生一年所需的學費加上生活費,至少要兩萬泰銖,對很多家庭來說,這是一筆很大的負擔。他們往往都是全家舉債借錢讓小孩讀書。

  成長於山區的胡嘉強知道山區民眾的需求,便為孩子們在城市與山上之間搭一個橋樑。他在雲恩堂旁,租了一棟房子給來自泰北到清邁學習的大學生住宿,這些學生多數是山區的難民同胞、雲南子弟。

  培養弱勢族群下一代

  城市與山上的教學資源條件差距相當懸殊,從清邁往山上的清萊搭車要四個小時,更往北或到其他山區村落費時更久,能找的師資更有限。胡嘉強回想,當年他的高中老師,一個人從科學、數學、英語、中文、社會、地理、物理等通通包,直到現在山區的教師資源仍然不足。

  從泰北山上下來到清邁的十七、八歲的青年,獨自在城市面對挑戰,遇到挫折無人理,容易就這樣迷失,有些家長也不放心小孩自己一個人在外,乾脆要他們留在家幫忙。通常這樣的孩子在十八、九歲就懷孕生子結婚,青春就這樣的結束了。

  要砍斷這惡性循環,唯有依靠教育。教會提供了住宿的地方,有人就近照顧,而且教會只收基本的水電費用六百泰銖,也能減輕年輕人家裡的經濟負擔,讓家裡的父母放心讓小孩到清邁讀書,在這裡至少有人看護,教導聖經、華文和樂器彈奏。

  雲恩堂針對山區青年到市區求學的輔導,以山區有限的資源,能到市區讀大學的青年,都算是資質很好的青年,但是他們到清邁讀書面臨的挑戰除了經濟問題之外,還有文化上的差異,適應新生活約需要一個學期的時間,但山區學生高中以前的教育,程度明顯低於市區,到了清邁面臨網路世界,有些學生在第一學期便大嘆:「撐不下去了!」

  就像台語所講的「頭過身就過」,第一學期若可以熬過去,未來的大學生涯,也就比較能順利完成。教會之前從新加坡找退休老師過來教英文,明顯改善學生的程度,但一個月要補貼老師五千泰銖生活費津貼,即使看到效果,但教會目前卻無力負擔教師的津貼費用。

  在台灣一個週末聚會花掉的錢,是泰北山區孩子一個月的生活費,會裡需要英文義工,幫助山上的下來的學生追上英文進度,也需要中文版本的聖經,因為在這裡很難買到。如果你有興趣到這裡當義工,會裏可提供住宿。

  展望教會未來發展

  教會短期間雖租到了聚會處,但是每個月房租兩萬多這樣付出去,到最後教會還是沒有屬於自己的聚會場所。於是胡嘉強傳道2010年開始推動建堂計劃。

  在這邊的華人經濟情況並不好,通常一個家庭月收入約五千到八千泰銖之間,生活開銷入不敷出。胡傳道說,要信徒一次拿出五百元、三百元出來,真的不容易。

  教會發出去卅幾個存錢筒,讓信徒一天十泰銖、二十泰銖的零錢慢慢存,半年拿回來教會一次,很多家庭半年還存不滿。一年多來,會眾加上來自海外的捐款,目前只募集了六萬多元。

  但是凡事總有起步,有了目標就不怕路遠。胡傳道設定只要募集到二十萬泰銖,就可以在離清邁不遠的地方買地,先蓋個可以集會的地方,剩下的用借款,拿租金付貸款,這樣到後來,教會就可以有固定的會址了。

 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,我只是搭一個橋樑,讓外界知道他們在做什麼,幫助他們,期盼未來有短宣隊可以過來,幫助他們與外界連結。

圖一為「作者妻子(右後)與拉胡小朋友合影」(作者提供)

圖二為「拉胡人在當地搭建的毛草屋」(作者提供)

圖三為「拉胡族部落水患剛過的樣貌」(作者提供)

圖四為胡嘉強傳道(左)與拉胡小朋友互動情景」(作者提供)

圖五為雲恩堂主日年輕人獻詩情景」(作者提供)

   

 

本文已刊登於基督教論壇e報見證版、宣教最新新聞、2011.09.03

 

本文已刊登於基督教論壇報見證1617版全版、2011.09.03~06

 

太太與拉胡小朋友 毛草屋外觀 美坷拉胡族部落水患剛過 胡嘉強傳道與拉胡小朋友 雲恩堂主日獻詩 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youn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